close

 

期末會有專有名詞解釋的考試

前情提要:不做資料壓縮與資料儲存很難在網路上傳送,因此這是很重要的一環,而資料可以有效壓縮的重點在於——你的資料重複性太高

訊號傳遞為類比轉數位,數位轉類比:當接收方為機器時,傳遞過去的數位資料,直接儲存即可,不用再轉回類比

資料的壓縮會在編碼時做:當編碼時會讀進一張張的 frame(類比) ,轉數位就是一個編碼的過程,而此過程會包含資料壓縮(PPT37)

Lossless的資料壓縮:壓縮時不會喪失原本內容,反之為Lossy的資料壓縮

distortion(失真):解壓縮還原後與原使畫面的差異,若想產生高壓縮的資料,勢必會產生distortion,但要使他在可容忍的範圍(be kept within well-tolerated bound)

well-tolerated bound:取決於人的感知能力(human perception)到何處,只要聽不出來、看不出來就可以去除掉(ppt40),例如 :以而言,40~20000 Hz 的聲音可以去除;可把螢幕顏色深度 24bit(通常為預設) 降為 16bit,因此圖片可以不用設為全彩,如此只會拖慢顯示速度;向同解析度的 vedio 可把frame rate 30fps 設為 16fps

perception coding:主要以人類感知為主的編碼技術,達到 JND 邊緣

Just noticeable distortion(JND):剛好讓你察覺到的失真,感覺好像有點怪,但又講不太出來

JPEG:image壓縮格式

MPEG(.mpg / .mp4 / h.264):影片壓縮格式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R 的頭像
    KR

    漫漫長路

    K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